#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大阪ANDY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月11日晚上是令香港人痛心的日子。先不談政治立場,問問良心,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文明發達的社會合理嗎?人道嗎? 以上問題留給你自己判斷,現整合當日發生的事情,讓大家好好看看事情的真相。 11 August was a heartbreaking night for Hong Kong people....
「conscience 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nscience 中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nscience 中文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nscience 中文 在 Riki's Latino Moment 拉丁美旅人時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nscience 中文 在 大阪ANDY哥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nscience 中文 在 English Flow 英文涓流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評價
- 關於conscience 中文 在 conscience - Hasty (Official Audio) - YouTube 的評價
conscience 中文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把良心的守護人治罪]
就在蔡玉玲查冊案裁判前夕,消息傳來,她這次的「罪證」,《鏗鏘集》偵查報導「7.21誰主真相」,獲得了「金堯如新聞自由獎大獎」,評判一致讚許這個報導不論是專業水平,還是按公眾利益考慮,獲獎都是實至名歸。
而新任廣播處長入主了的香港電台,竟然公開表示,有獎也不要拿。
而香港的法院,也把這個剛拿了獎的記者,送上了犯人欄,把她治罪。
更諷刺的是,7.21元朗襲擊案裡,白衣人被告暴動案仍在審訊,被襲擊的一方也有被告上法庭。但第一個因為7.21事件而被定罪的人,竟是為了查明真相的記者。
***
37歲的蔡玉玲,身型微胖,理了乾爽的短髮,這天戴了黑色口罩,穿了長袖柔軟料子的黑衣服,配搭了軍綠色布褲,腳踏綁帶平底便鞋,下午二時半到達西九龍裁判法院。這天陽光普照,微風輕送,初夏的一個好天氣。
過百名旁聽人士到場,不少是資深的新聞界同業,也有熱心市民。因為疫情稍緩,法庭取消了以往封掉部份座椅的旁聽措施,西九龍1號庭坐滿人,未計直播的旁聽席,內庭已坐了近100人。
綽號「阿包」的蔡玉玲,在港台同事擁簇下到場,先和律師團隊入房間商議,當她進入內庭時,她坐在律師團隊之後最後排一張辦公室椅子上。開庭前,氣氛嚴肅,大家都鴉雀無聲。
準時開庭,胖女保安員大喊:「Court!起立!」徐綺薇裁判官步出,請被告坐下。「以下是裁決理由」,她逐字細讀中文裁判書。判決書冗長,26頁共60多個重點。然而大部分時間都是爭拗技術性的法律觀點。
上網申請車主查冊資料,作為一種「陳述」,運輸署署長有沒有權限不批准發出查冊結果,逾半小時,裁判官的總結是,為免資料被濫用,或基於她認為的「立法原意」,運輸署署長是有權限審視申請查冊者用途,才決定是否發出查冊結果。
阿包最初坐在椅子上神情輕鬆,入座前略為伸展了一下自己的頸部。聆聽着裁判官的朗讀時,她不時轉換姿勢,有時雙手緊握把前臂放在枱上像祈禱,有時交疊雙手放在胸前,有時更把玩自己的手指,又或者用手托着腮部。
直到後半部,判詞進入「戲肉」。
辯方指出,《鏗鏘集》清楚顯示涉案車輛被用作運送襲擊者及懷疑用來犯罪的武器,而查明在道路上被用作犯罪工具車輛的負責人,必然是「與交通及運輸事宜有關」,故此認為蔡玉玲並沒有作出虛假陳述。
然而裁判官卻指,所謂「與交通及運輸事宜有關」必須是和申請人「自身」有關,例如申請人的車子和對方車子發生意外而作出索償,並不是車子被用作甚麼用途。
裁判官有句話,可圈可點。
「本席認為,被告人是否本着良好的動機索取資料並非重要。」此時,旁聽席上嘩然。裁判官補充,被告應考慮用「其他途經獲得申請」「例如向運輸署提出書面申請」。在座記者面面相覷。
裁判官的一句話,打進在座近百記者心裡:「採訪及報的用途本身並非與交通及運輸有關事宜。」在元朗7.21事件後,即使記者發現一架車,曾被運用大量竹枝給懷疑兇徒 ,也不合乎查冊資格。
最後,裁判官再向記者們澆一盤冷水。
壓軸討論是,記者申請時是否「明知」故犯,亦即,記者是否無心誤墮法網。裁判官指,她可以用事實去推論。
裁判官引用《鏗鏘集》中,記者出示記者証上門採訪,打電話跟進訪問等作為原因,指出「採訪和報導用途,和涉案車輛本身事宜完全無關」;「被告人顯然為着採訪報導及製作節目」而查冊,根本與「其他交通及運輸事宜無關」。
聽到這裡,只差裁判官口中一句「罪名成立」,蔡玉玲開始不斷眨眼,原來淚水已盈滿眼眶,眼淚已經滴下來了。
裁判官着蔡站起來作宣判,全場靜默無語,她雙手下垂,過百記者目睹一個優秀同業,承擔了為公眾利益而被入罪的苦楚。
此刻,被宣判有罪的,是全香港的記者。
求情的過程,亦異於平常。
平日的場景是這樣的,大狀會說,被告人或許成績不好,或許沒有甚麼成就,但決心改過云云。
但今次大狀的求情內容,被告人的成績亮麗得很,成就卓越。搞不好,還以為大家在出席一個新聞獎的頒獎禮,還以為是頒獎嘉賓發表對蔡的加許,沒想過是一個記者定罪後求法庭減刑的陳述。
「蔡玉玲今年37歲,畢業於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修新聞與傳播學士,2007-2016年她曾經在港台由非公務員開始服務,後來成為公務員。同期更擔任港台工會主席,她是最年輕的工會主席。2016有份創立傳真社,之後於2018年成為獨立記者。
她曾經在國際上拿得多個新聞獎項,紐約和美國紀錄片獎項,她的偵查報導,包括一個穿山甲走私的採訪,機場空管系統的問題報導,可見,她為公眾利益作出了貢獻。」
辯護的陳政龍資深律師,呈上兩封求情信。
一封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撰寫的,內裡提到,「蔡玉玲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調查報導記者。在新聞學中,調查記者向來被為『良心的守護人』和『民主社會的偵探』。」聽到「良心的守護人」這裡,蔡玉玲脫下口罩,感慨地用紙巾拭淚。
李立峯後來向我提及,「良心的守護人」是來自兩位美國新聞學學者James S. Ettema 及 Theodore L. Glasser一本關於偵查報道及社會公義的書,書名為 "Custodians of Conscience"。
李立峯在信中寫道:「在是次案件中,蔡的『查冊』行動是調查報導工作的一部分,報道涉及一件極重要的新聞事件,讓公眾得知或至少為貼近事件真相,是新聞界的責任,報導服務的是公眾利益。本人希望法庭在判決時能充份考慮被告無私的動機、調查報道對公眾的重要性,以及蔡玉玲個人正直誠實的品格。」
前記協主席岑倚蘭,曾在她擔任主席時,與阿包共事,她說,昨夜撰寫求情信時心情痛苦,「我覺得,根本無罪,何罪之有?點解要求情呢。」
岑倚蘭的求情書寫道:「這位新聞界的精英、傑出的名記者,竟因為查冊這項新聞界普遍用的調查工具而遭逮捕起訴,實在痛心。」「法官閣下,眼前這位追求卓越,用心和專業紀錄時代,揭發真相,見證歷史的記者,是香港之寶,我城需要她。」
學院派,實戰派,都對蔡一致讚許,一位正直誠實的香港之寶,竟因為全港記者都做過的查冊程序,成為了代罪羔羊。
陳大狀向裁判官說了一句話:「正如審訊中我們提及,每年政府收到關於查冊的申請數字,千計來自傳媒,新聞學術界都會教學生用查冊。今次裁決前,無論業界翹楚,抑或學術業界,都說這是一向的做法,法官閣下,妳卻說,這是錯的做法。」
裁判官考慮了三分鐘,請蔡玉玲站起來,表示「睇過求情信,知悉妳得過的獎項,無可置疑,妳的目的是為採訪及報道,但也要用『正確』的途經。考慮了妳的背景,目的,車主沒實際影響,判罰款每宗罪3千,兩項罪名共6千。」
裁判官還問,阿包甚麼時候可以交罰款。因為一般被告,有時會拿不出罰款。但當然,罰款今天已經可以拿出來。
散庭時,有人大嗌:「採訪無罪!查冊無罪!」阿包已哭成淚人,倚在律師身上痛哭。有一名旁聽席的女士紅着眼圈,走上前向阿包說:「多謝哂妳蔡小姐,香港好在有妳這種人。」
逾百人陪伴着阿包坐扶手電梯離開西九龍法院大樓。一宗好像很細小,很技術性的案件,凝聚了全香港記者的心。被告上法庭,被定罪的,是每一個在香港曾經查過冊的記者。有資深記者苦笑說:「我是不是要自首呢?」
阿包在咪兜前發言,平伏了的心情又泛起了波濤。「當然這是難受、傷心的。今天我被定罪,其實是判了所有記者有罪。」
「我堅信查冊無罪,新聞自由無罪。你問我,過去十多年做記者,我也是持守着一套新聞價值,謙卑而嚴謹。我自問,這兩年做關於721的報導……(哽咽)是我最引以為榮的報導。」說到這裡,她悲從中來。
散庭前,控方都把所有證物充公,包括《鏗鏘集》光碟等,唯獨香港電台的記者證,發還給她。
被問到,將來還有沒有機會回到港台工作,尤其是現在連拿個獎都好像被禁止。
蔡玉玲說:「我想做記者,但不一定要做《鏗鏘集》的記者,也不一定要做香港電台的記者。」
(照片: 岑倚蘭)
conscience 中文 在 Riki's Latino Moment 拉丁美旅人時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輸給雨 Rain Won't 我想成為那樣的人}
今日不談旅遊,談詩。
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我就會想起這首詩,
宮沢賢治的《雨ニモマケズ》 。
第一次接觸是日本311大地震,可怕的海嘯捲走無數生命的震憾後,
電視播著渡邊謙以沉靜平淡的聲線朗讀著詩句,
當時的香港的翻譯好像是譯成《無懼風雨》 。
數年前偶然看到由動畫大師山村浩二畫的繪本版,
再配合Arthur Binard的英譯版。
山村浩二的畫就那麼簡潔地把人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刻畫,
表達出詩的意境。
❤ 全詩的中譯版可在文末看到,
英譯及日文平假名與漢字版,可在此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8238117
看過不同版本的中譯版,翻譯成「不畏風雨」、「不怕風雨」、
甚至個人最不喜歡的「風雨無阻」,
文字很奇妙,少少的差異,感受和意境已全然不同。
宮沢賢治是個愛自然 不講求生活富裕的人,
用的文字也很樸素、不多修飾,
詩中寫的「雨ニモマケズ/風ニモマケズ」不輸給雨 不輸給風,
我自己覺得,那不是像勇者無懼的那種無畏無懼,
也不是一種要振臂一呼、Stand Up and Fight Against 的反抗。
而是那種不受外部環境變遷而動搖,
不卑不亢,不計算回報,泰然堅持做對的事情的平靜。
看了英譯者Arthur Binard的訪問,
就特意提到,選用”Rain won’t” 而不是 “Rain Can’t”,
是後者有向雨卑弓屈膝的意味(原文:"I thought that 'can't' was condescending and patronizing to the rain"),
有違作者在作品中與自然共生的中心思想。
「保有強健的身體 不受慾望控制」
「東邊如有生病的孩子就去看顧
西邊如有疲累的母親就去幫她扛稻束
南邊如有將死的人,就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邊如有吵架或興訟,就去告訴他們別再為無聊的事爭執」
這當中不存樂觀的期許,但亦不抱悲觀的心情,
只是默默繼續做心裡相信對的事,
甚至不存在需要提起勇氣與否才能做的,
保持應有之義的事情。
再看回詩
「乾旱時流下眼淚
在寒冷的夏日不安的踱步」
「大家都叫我木頭
不被稱讚 不怕人笑」
選擇做自己覺得對的事,何嘗不是需要堅持和勇氣?
喜歡這首詩,
可能因為當中沒有什麼激勵人心、
像保險經紀在天台大叫,盲目地正能量的壓力。
就只是在每個黑暗的時刻、每一道亂流之中,
無論何時何地,選擇堅持去做應做的事。
每個人都以每道微小去形成光束,
自然能讓黑暗中見光明。
這幾天看新聞,我很喜歡關尚義律師的這句,
亦呼應了詩中的意思吧!
「對我來說,生活並不在於恐懼甚麼將會發生,而是根據你的良心而行,做你覺得正確的事 。(For me, it’s not to live life in fear of what could happen. For me, it’s to live according to what your conscience tells you, and to 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願大家都在亂世中繼續做對的事。
⌲ ⌲ ⌲ ⌲ ⌲ ⌲ ⌲ ⌲
2011年渡邊謙朗讀《雨ニモマケズ》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vRjYS01y0
(有些中文字幕的譯版我不喜歡,還是看日文原版吧)
PS. 在網上看到有些版本翻譯成:
「何懼嚴寒、酷暑,一副結實的身骨。」
「豆漿、粗菜、淡飯,一日三餐亦覺足。」
「遇到諸事不動情, 靜觀細記不胡涂。」
「村西大媽可疲倦, 我來幫助背稻穀;」
大媽?豆漿?!真是讀到想暈倒,過份賣弄中文之餘,
也完全不尊重原作品的意思和作者的時代背景!
⌲ ⌲ ⌲ ⌲ ⌲ ⌲ ⌲ ⌲
不輸給雨 不輸給風
不輸給雪
也不輸給夏天的炎熱
保有強健的身體
不受慾望控制
絕不發怒
總是靜靜的笑著
一天吃四合的糙米
和味噌和少許的蔬菜
所有的事 不考慮自己的好處
多聽多看多了解
然後不要忘記
住在野地松林蔭下的小茅屋
東邊如有生病的孩子 就去看顧
西邊如有疲累的母親 就去幫她扛稻束
南邊如有將死的人 就去告訴他不要害怕
北邊如有吵架或興訟 就去告訴他們別再為無聊的事爭執
乾旱時流下眼淚
在寒冷的夏日不安的踱步
大家都叫我木頭
不被稱讚
也不給人添麻煩
我想成為 那樣的人
—— 林真美譯版
⌲ ⌲ ⌲ ⌲ ⌲ ⌲ ⌲ ⌲
🖋 即訂閱我的 Patreon 頻道,收看更多的旅遊故事及資料:
https://www.patreon.com/rikilatinomoment
🌐 Comment + Like + Follow + Share
🌐 留言、讚好、追蹤、分享
📷 IG ➤ instagr.am/rikiueda
💻 FB ➤ fb.com/rikilatinomoment
🖋 Patreon ➤ www.patreon.com/rikilatinomoment
conscience 中文 在 大阪ANDY哥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8月11日晚上是令香港人痛心的日子。先不談政治立場,問問良心,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文明發達的社會合理嗎?人道嗎?
以上問題留給你自己判斷,現整合當日發生的事情,讓大家好好看看事情的真相。
11 August was a heartbreaking night for Hong Kong people. Lets put the political view aside and ask your
conscience, is it reasonable to have this chaos in a civilized society? Is it a humane situation at all?
The above questions are left for your own judgment, and we now gather some footage of 11 August and let everyone fully understand what actually happened.
8月11日の夜は香港人にとってとても辛い夜でした。政治的立場としてではなく、良心を持って問いたい。こんなことが文明社会で起こるなんて納得できますか?人道的と言えるでしょうか?
この疑問に対し、各自の判断は自由です。当日起こった事をまとめて、真実を皆さんとシェア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___
加入成為我youtube頻道既會員啦~ 勁多福利呀喂~ 唔買都黎睇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Ne138ix6164PaqvG3ogYA/join
〜PayPal贊助頻道經營〜
https://paypal.me/osakaandygor?locale.x=zh_HK
樂天國際版使用連結 : https://bit.ly/2Mxl2pF
(我在日本購物絕大部份都是使用樂天)
HOTEL.COM使用連結 : https://bit.ly/2Kl9a7o
(絕大部份酒店房都可以在此網站訂購, 我自己都用這個)
SKYSCANNER機票格價網 : https://bit.ly/335XduO
(一個網站可以睇到所有航空公司, 價錢比較, 購買, 一站式平台)
Farfetch潮流衣服網: https://bit.ly/2KeP9AI
(周不時減價, 外國名牌衣物網我都用這個 *有Mastermind)
記得訂閱 按讚 分享??
_
合作聯絡方式:666andy518@gmail.com
中文,ENGLISH,日本語 - OK!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dykyon/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osakaandygor/
#香港YOUTUBER #香港811 #警方濫權
如果你讀到這裡 - 不妨分享去你的社交軟體、聊天群組吧!?
conscience 中文 在 English Flow 英文涓流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onscious 是中性的,指「有意識有知覺的,清醒的」, 另一個定義「刻意的」也同樣不帶褒貶,實事求是; conscientious 是褒義的,源自conscience (良知) ... ... <看更多>